中国教育资讯网
工商银行
这一刻,他们被全世界看见
发布时间:2022-03-06 12:28  来源:中国教育资讯网   阅读量:8697   
分享至:
这一刻,他们被全世界看见

“不是因为成功的人少,而是因为放弃的人多。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必须要完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前的一晚,空旷的鸟巢地下通道里,10岁的盲童管乐手吴浩屿紧紧地牵着老师的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

3月4日晚,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47名盲童管乐手奏响了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残奥会会旗冉冉升起,庄严磅礴的旋律回荡在体育场上空。

这支由盲人组成的管乐团,成员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年级,年龄最小的仅10岁。从接到任务到登上舞台,在不到120天的准备时间里,他们为了这份荣耀,克服万难。

“只要一吹起这首曲子,我的手都会跟着热起来,整个身体都像在‘燃烧’。很自豪、很激动!”孩子们说。

“为了118秒的绽放,我们准备了11年”

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按照标准速度演奏时长是1分58秒。为了这118秒的华丽绽放,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李龙梅说,老师和孩子们足足准备了11年。

2010年12月,一个寒意料峭的夜晚,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师生聆听了一场温暖的新年音乐会。回学校的车上,孩子们兴奋不已,有的哼着乐曲的旋律,有的讨论着哪种乐器的声音更好听。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与好奇,让校长李龙梅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这群盲孩子组建一支管乐团!

面对一个个无法看口型、无法看手势的盲孩子,没有视障教学经验的专业老师打起了退堂鼓。面对沮丧的孩子们,该怎么办?

于是,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任教语文、数学、推拿按摩等学科的老师成为了孩子们的“眼睛”,老师跟着孩子们一起学!

认识简谱,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学习五线谱,练习基本功……老师们数着横线,一句一句把乐谱上的“小蝌蚪”唱给孩子们听;从专业老师那里学习技巧,手把手地教给每一个孩子。

2011年3月14日,管乐团成立刚一个月,一曲《欢乐颂》奏响在校园上空。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埋没,机遇开始慢慢光顾这支特别的乐团。十多年来,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走进上海之春国际管乐节,登上国家大剧院,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联合演出。

李龙梅说,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培养专门的演奏家。十余年来,音乐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又一个盲孩子在音乐中找到了自信,生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只要心是雪亮的,世界就会对你微笑”

改编后的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引子是由小号奏出高亢嘹亮的号角。为了演奏好这段旋律,19岁的王太樊经常一个人在驻地房间里刻苦练习。

他是扬帆管乐团的首席小号手。因患先天性眼病,王太樊的双眼在6岁时完全失明了。他形容那段难熬的至暗时刻:黑暗就像沙漏里一点点漏下的沙子,永远没有尽头。

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当老师把一把银光闪闪的小号送到他手中时,王太樊被自己吹出的声音惊呆了。他很快展现出特别的天赋,也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小号。随着能够演奏的曲子越来越多,王太樊因为失明而带来的苦恼、自卑渐渐远去,自信和开朗一点点回到了他身上。

“每次吹起小号,我都觉得有一束光从头顶上照下来。只要心是雪亮的,世界就会对你微笑。”王太樊说。

10岁的吴浩屿,是管乐团里年龄最小的孩子。在管乐团中,个头小小的吴浩屿担任大鼓手。大鼓的演奏看起来简单,但对视障孩子来说,如何准确找到鼓面的打击点,都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每次排练,小浩屿都会全神贯注地数着节拍,争取每一次击打都准确无误。在管乐团里,大鼓相当于是整个乐团的节拍器。“打大鼓节奏要特别稳,要根据乐队的强弱快慢来决定自己的速度,与同学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首曲子。”吴浩屿说,在乐团,他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看不见世界,但我们的努力,世界看见了!”

2021年11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组委会来函,邀请扬帆管乐团赴北京参加开幕式演出。而当时,距离开幕式,只有116天。

1月中旬拿到乐谱后,师生们放弃休息,开始了高强度的练习。出于保密的需要,管乐团无法依靠外聘专业老师。于是,校内的老师就一句一句地唱,然后一句一句地录。录好以后,让孩子们照着唱,熟练之后再到乐器上去尝试。

对于盲孩子来说,记谱、演奏、排练还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更大的考验是来北京集训之后。在鸟巢指定位置站立、队列行走、统一预备姿势,这些对于盲孩子来说,每一项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李龙梅说,因为没有视觉经验,普通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动作,比如出场时持乐器的姿势,预备演奏时上乐器的动作,孩子们经过老师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和纠正,重复了上百次的训练,才基本做到了节奏一致、整齐划一。

微笑,是普通人习以为常的表情。但全盲的孩子,完全无法感知。为了在开幕式上展现最好的面貌,孩子们衔着筷子训练,感受嘴角上扬的感觉;触摸老师的笑脸,体会脸部肌肉的控制。

国家体育场夜间温度在0℃左右,铜管乐器在寒冷的空气中暴露太久后容易被冻住,第一个音很可能吹不响或者跑调。为了适应空旷、低温环境下的演奏,管乐团坚持每天冒着严寒在室外训练达半个小时以上。

开幕式前的一晚,年龄最小的吴浩屿因为想家而情绪低落。训练结束后,李龙梅挽起他的手,边走边为他打气:“不是因为成功的人少,而是因为放弃的人多。我们一定不能放弃。”

3月4日晚,全世界70多亿人的目光汇聚鸟巢,47名盲童管乐手如愿登上了他们心中的最大的舞台。舞台上,孩子们昂首挺胸,激情地演奏着雄壮会歌;舞台下,老师们屏息观看,眼中闪耀着点点泪光。这一刻,他们被全世界看见。

参加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孩子们在鸟巢前合影。校方供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沐瑶
  中国教育资讯网 |网站地图 |  服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http://www.camp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 未经中国教育资讯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