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那些难以取悦他人的不良行为,是否可以用所有让他成功的内在动力来归类?
我把他和史蒂夫·乔布斯归为同一类人。有些人,他是个混蛋,但是他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我不得不说,他们的这两面,好像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
-这是马斯克这样做的借口吗?
也许,如果这个世界为人类取得这个成就所付出的代价是让一个真正的混蛋去做这些事情,那么,也许这个代价是值得付出的。反正我想了很久,最后得出这个结论。如果我有选择,我不希望世界这样运转。
这段对话发生在马斯克传记的作者艾萨克森和特斯拉第二任CEO迈克尔之间。
为了写《马斯克传》,艾萨克森不仅对马斯克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深度访问,还拜访了马斯克的250多个朋友,包括敌人,于是开头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显然,迈克尔和特斯拉最早的创始人埃伯哈德都对马斯克感到担忧。两人都是在被马斯克撤职后离开特斯拉的。埃伯哈德和马斯克甚至以诽谤罪上了法庭。埃伯哈德当时就已经意识到“马斯克已经开始改写特斯拉的历史”。
直到《马斯克传》的写作,面对马斯克对特斯拉历史的解释,埃伯哈德仍然无法理解为什么十五年后马斯克一直热衷于贬低他。
《马斯克传》是艾萨克森继《乔布斯传》之后又一部关于当下企业家的力作,全景式地呈现了马斯克在2023年4月20日之前的商业逻辑和人生轨迹。
不说教,记录商业竞争的事实和个人成长的故事,写出人性复杂的黑暗,然后留给读者去思考,可能才是马斯克传记的价值所在。
在华人世界,马斯克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企业家。满大街的特斯拉汽车;SpaceX带着载人航天飞向火星的梦想;收购Twitter后,社交网络上的言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布局,总能引起强烈关注。
一本书不可能涵盖一个人的全部事实和历史,真正的答案可以通过参考和比较找到。除了马斯克的传记,全面回顾SpaceX创业史的《奔向火星》和回顾特斯拉创业史的《极限高压》也于近日出版。
马斯克也是人,不是神。如果说马斯克的传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马斯克被夹在一个天才和一个混蛋之间,那么《冲上火星》和《极限压力》在业界更有价值。两位作者在航空航天和汽车行业深耕多年。
是时候总结一下马斯克了吗?
01万种马斯克的内在驱动力?
“马斯克今天成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林说。
在《马斯克传》试读会上,谈及对领袖马斯克的印象,陶林认为,马斯克最明显的特点并不是他热爱冒险。解释马斯克很多行为的逻辑之一就是马斯克觉得没有时间了。无论是对身边事情的不耐烦,还是给公司同事定下很高的目标,然后给他们很大的压力,这一切都源于马斯克觉得自己有生之年时间很紧。
热爱冒险确实是马斯克传记中透露出来的明显特征,这也是马斯克的母亲梅耶尔对儿子的定义。
2023年4月,“巨型火箭”星舰实验发射成功。火箭虽然爆炸了,但还是进入了预定高度。
仪式结束后,75岁的迈耶回忆说,小时候父母每年都会带着家人去卡拉哈里沙漠探险。她说,马斯克继承了家族的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冒险家将这种精神气质传递给了下一代。
除了梅耶尔,PayPal的早期合作伙伴彼得·蒂勒(peter teale)也在回忆马斯克早年时说:“马斯克为了冒险而冒险,这似乎很享受,有时甚至会上瘾。」
PayPal早期同事博塔也说过,创业者不是风险承担者,而是风险解决者。他们总想找到可控变量,把风险降低到*,但马斯克不是。他不会轻易把油门踏板踩到底把筹码拿下来。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风险。"他喜欢扩大风险,破釜沉舟,让所有人无路可退."。
热爱冒险和时间紧迫并不矛盾。时间紧迫可以成为热爱冒险的前提,这也是马斯克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2006年,猎鹰1号发射前30分钟,SpaceX的所有人都在忙着紧张的检查,但马斯克走到控制台前,与发射指挥官汤普森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研究他为什么不购买未来猎鹰5号发动机燃料箱所需的铝合金材料。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马斯克要在目前的紧张时刻,担心公司未来半年的需求。
“把思想抛向未来”,然后在内心的驱动压力下不断向目标前进。这是马斯克典型的思维方式。
所以2023年星舰下水的时候,马斯克还是这样。面对紧张的发射任务,他依然和总指挥畅谈未来。他提议更大规模地制造火箭,包括用一个巨大的工厂取代SpaceX星际飞船基地的四个足球场大小的组装帐篷,同时为工人开辟一个新的生活区,屋顶铺上太阳能瓦片。
“我最担心的其实是我们的发展速度——我们能在人类文明崩溃之前到达火星吗?”马斯克说。他很久以前就决定,人类要想有长远的未来,就必须向其他星球扩张,火星是唯一的选择。
《马斯克传》呈现了无数的细节和理解马斯克的方式,但归根结底,无论是冒险的传承、长远的眼光还是短暂的时间,都是马斯克成为马斯克的原因之一。马斯克内在驱动力的本质是对现状的不满。
在书中,艾萨克森曾经和马斯克谈到为什么他的公司到那时为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马斯克解释说,特斯拉正在稳步走向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为什么有一天它能每年盈利1万美元。然而,他的语气中没有一丝喜悦,甚至没有一丝自满。
马斯克说:“我感觉自己一直都是这种状态,要么把筹码推回桌上,要么玩下一关的游戏。总之,我不会满足于现状。」
02马斯克VS乔布斯
《乔布斯传》和《马斯克传》都是艾萨克森写的。不同的是,乔布斯主动找艾萨克森写自己,而马斯克通过朋友介绍,被动接受艾萨克森写自己的要求。
艾萨克森认为马斯克是“这个星球上最有趣的人”,“把夸张变成现实”是他的超能力之一,所以在马斯克买下Twitter之前,他通过朋友和他聊了一个小时,然后跟踪了他两年。他写了《马斯克传》。
但是,马斯克没有审核稿件,没有阅读稿件,也没有控制稿件的内容。
所以,如何评价乔布斯和马斯克的成就,艾萨克森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马斯克的传记也充满了对比乔布斯和马斯克的视角,但至于谁的成就更高,读者各有各的看法。
乔布斯和马斯克最表面的共同点可能就是脾气不好。
"这是我听过的最愚蠢的计划。"马斯克和乔布斯都谈到了这句话。他们直言不讳的批评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甚至被冒犯。这句话的效果可能不是鼓励大家坦诚交流,而是让对方感到沉默。
但它有时会起作用,创造出乔布斯所说的“球员团队”,他们不屑于与懒鬼和白痴为伍。
其次,就是所谓的“现实扭曲立场”。SpaceX研究梅林发动机时,马斯克将发动机研发规划时间削减了一半,下属无法理解,但最终还是能接受。经过额外的努力,SpaceX研发出了有史以来性价比最好的火箭。
乔布斯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期限,在所有人都犹豫不决的时候,盯着他们说,别怕,你能行。
在工作中,乔布斯和马斯克都主张工程和产品设计的融合。
最初,特斯拉在设计车型时,就提出将电池组放在汽车的地板下,使电池组成为车辆结构的一部分,这成为后来电动汽车的趋势,也是马斯克倡导的让工程师和设计师在同一间屋子里近距离接触工作。“马斯克有一个核心思想,工程和产品设计不能分开。其实产品设计应该由工程师来驱动。」
乔布斯也是一样。在苹果的设计规则中,设计不仅仅是美学问题,真正的工业设计必须将产品的外观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
最后,他们共同的朋友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认为,乔布斯和马斯克都有强迫症,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他们执着于解决一个问题,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不同的是,乔布斯只需要做好设计理念和软件工程,制造过程外包;马斯克承担了制造、供应链、巨型工厂等各个方面。乔布斯从未去过苹果在中国的工厂,但马斯克在装配线上花的时间比他在设计工作室花的时间还多。
工程思维的确是马斯克的强项。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和超级铸造技术引领了汽车工业进程。在SpaceX时,马斯克说他将花80-90%的时间解决工程问题——包括制定设计计划和优化从购买零部件到建造发动机、火箭和航天器的流程。
然而,乔布斯的传记并没有显示马斯克优于乔布斯。*对马斯克来说稍微正面一点的表述是,马斯克要管理6家公司——特斯拉SpaceX及其星链部门、Twitter、Boring Company、Neuralink(脑机接口)和X.ai(人工智能公司),相当于乔布斯掌舵的公司(苹果和皮克斯)数量的3倍*。
把乔布斯和马斯克并列,只是想强调一个重要的视角,那就是理解他们的“混蛋气质”与创业密不可分。“如果他能更轻松随和一点,他还会是那个要把我们送上火星和未来电动车世界的人吗?”」
马斯克不比乔布斯差,但他在人工智能方面可能不逊于OpenAI的山姆·奥特曼。
马斯克的传记也为马斯克在人工智能领域背书。马斯克承认,他起初在构建可以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的聊天机器人方面远远落后于OpenAI。然而,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汽车和Optimus方面的成就,使他们离构建物理世界导航所需的人工智能还很远。
这意味着特斯拉的工程师比OpenAI更擅长创造成熟的通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需要这两种能力。
“特斯拉在现实世界中积累的人工智能实力被低估了,”马斯克说。“想象一下,如果特斯拉和OpenAI必须交换任务,他们将制造自动驾驶车辆,我们将制造大语言模型聊天机器人。谁会赢?当然是我们。」
传记不是故事的全部
诸神皆黄昏,马斯克依然是商界的顶尖流,不断为话题添砖加瓦。
马斯克的传记内容丰富,而《冲向火星》和《极限高压》则更偏。通过全面回顾SpaceX和特斯拉的创业历程,对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具有商业意义。
尤其是《奔向火星》,作者埃里克·伯格(Eric Berg)与数十名SpaceX现任和前任员工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他试图从他们的记忆中还原SpaceX的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让读者认识到,正是这些人的个人牺牲成就了这家伟大的火箭公司。
与《马斯克传》相比,《奔向火星》胜出之处在于展现了马斯克如何从外界逐渐为SpaceX挖掘人才。
早在2010年,科学家Zubqin就惊讶地发现,他展示的十个学生中有一半在SpaceX工作。他采访了他的学生,写了一篇文章。马斯克看到后,邀请他去公司参观。
Zubqin认为这只是一次访问。没想到马斯克直接问:你另外五个学生是谁?Zubqin意识到马斯克邀请的目的是挖走剩下的五个人。
马斯克的传记中也提到了对穆勒和汤普森的挖掘,并补充了一个视角,他们都是员工而不是联合创始人,因为马斯克认为他不愿意用你的钱和智慧投资一个公司,他没有资格成为联合创始人。
只有对比才能真正理解马斯克,尤其是对马斯克的恭维。
比如《飞向火星》中提到的,SpaceX前副总裁柯尼希斯曼说,这家公司人才济济。马斯克*的能力是快速准确的判断人,总是选择对的人。他们会因为面试一个候选人而产生分歧。最终,马斯克往往是对的。但“马斯克”用特斯拉第二任CEO迈克尔的例子来证明,至少他对特斯拉早期的选择不是很准确。
相比之下,马斯克的传记中有6个章节展示了他的个人生活,这也能让人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2002年,马斯克的*孩子在内华达州出生,但他们在10周大时突然死亡。在被送往医院后,他们被宣布脑死亡。马斯克感受到孩子最后的心跳,忍不住抽泣起来。“哭得像只哭泣的狼。」
孩子的死也促使马斯克与父亲和解。他在美国给父亲买了房子,希望父亲进入他的生活,但最后以失败告终。
《马斯克传》最重要的部分是用14个章节写了马斯克收购Twitter的全过程。相比于特斯拉的20章和SpaceX的19章,马斯克和Twitter刚刚结缘一年多,确实是这本书最丰富的部分。
艾萨克森也给了自己一个更崇高的答案:一方面,Twitter很有趣,像游乐场一样充斥着各种观点,另一方面,这源于马斯克内心深处希望Twitter是人类的游乐场。
“小时候在操场上被打被欺负。我想在那种危险而残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但上帝并没有给他与环境相对应的平稳人格。一点一滴的痛苦像水银一样渗进他的心里,让他面对轻蔑反应过度,但他也能够面对世界的危险,打好每一场硬仗。」
“无论在网络世界还是现实世界,每当他遍体鳞伤,每当他绝望,每当他被欺负,他都会回到同一个痛苦的地方,父亲羞辱他,同学欺负他。现在,整个操场都属于他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