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资讯网
工商银行
为万里海疆打造“千里眼”“顺风耳”
发布时间:2023-09-18 14:33  来源:人民网   阅读量:13617   
分享至:

为万里海疆打造“千里眼”“顺风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在指导学生。哈尔滨工程大学供图

科研工作要为国家战略急需服务,个人事业只有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才有生命力。最好的创新不是迭代别人做过的技术,而是要在基础研究上下功夫,产出颠覆性的创新技术,捧出引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

1977年,我考入“哈军工”,自此与水声结缘。在海水中,只有声波能远距离传播。人类所有“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几乎都需要依托水声科学的发展来实现。1994年,我在参加第21届国际声图像大会时,看到国外演示的海上水声仿真技术,那时我就意识到,要想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就要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0世纪90年代末,我和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颠覆当时国际通用的传统声呐原理,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矢量声呐,建立了水下声场的矢量探测模式。矢量声呐的重量、体积和能耗远低于传统声呐,而目标侦测信噪比却高于传统声呐10分贝以上,成为新型声呐技术的重要支撑,我国也由此成为掌握这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矢量探测技术提出之初,业界质疑声很多。我的老师杨士莪院士对我说:“任何新事物出现都会遭遇质疑,你别在意这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矢量声呐技术研制成功后,被誉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祖国万里海疆打造水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是我用大半生来做的事。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选择学习水声学。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今后,我们要把从老一辈手中传承下来的“哈军工”优良传统传递给更多青年,培养出大批既练就过硬本领又心怀“国之大者”的高水平科技人才,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项目团队:记者 张士英、张胜、王斯敏 见习记者 季雅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柳暮雪
  中国教育资讯网 |网站地图 |  服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http://www.camp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 未经中国教育资讯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