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打造育人新空间
暑期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能够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暑假期间,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在有方”师生科技助农服务团一行十多人,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科技赋能兴产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助力灌云县提升绿色食品产业水平,促进绿色食品健康发展。
这只是2023年全国各高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开展社会实践,在推动社会实践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强化特色性的实践服务,积极探索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
我国各地各高校暑期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如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人才培养有哪些益处?据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高校负责人。
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成长
暑假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最佳时机,暑期社会实践就是一堂生动的课堂,带学生们走出象牙塔,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躬身实践的飞跃。当下,我国各地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扬州大学近年来坚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校组建了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国情观察、社会调查、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多种暑期社会实践团,组织动员千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江苏理工学院通过举办音乐思政课、成立“青年之声”大学生宣讲团、寻访西部计划志愿者等方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勇担时代责任,绽放青春风采。
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坊’万家灯火 汲前进力量”暑期实践团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模式,学习农耕文化知识,感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发展新面貌。
河南大学从理论普及宣讲、红色文化实践、发展成就观察、爱心医疗服务等8方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帮助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感应时代脉搏,用实际行动和亲身经历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振泉认为,暑期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能够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暑期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能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最重要的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奉献社会的优良品格,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增强民族自豪感。
助推校地合作及思政教育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社会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为使这项活动更加规范,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深化校地合作,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之一。日前,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与灌云县开展深入合作,打造扬州大学研究生科技助农服务基地以及绿色食品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等。
“我们与灌云县合作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们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当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将研究成果与当地食品产业结合起来,不仅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也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杨振泉表示。
暑期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不仅可以从学校里学到知识,还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运用,在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近日,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组织的“聚焦红军井,传承军民情”社会实践团队赴江苏省如皋市进行走访调研,先后到达红十四军纪念馆、贲家巷等地,重温红色记忆,设计系列红色文创,传递军民“鱼水情”。社会实践团队带队教师贾宁慧在活动现场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特别的音乐思政课,通过音乐思政课讲述红十四军建军的故事,将蕴含在红色经典中的爱国情怀娓娓道来。
“音乐思政课通过有讲、有唱、有吟诵的方式浸润式讲述党的历史,再现党的光辉革命历程和伟大的革命精神,让我们在艺术的沉浸中感受信仰的力量。”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陈辰说。
支持和重视程度仍待加强
“尽管各地高校开始逐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但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江苏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总体来说,一些高校缺乏完善的暑期社会实践实施机制以及资源保障,高校经费有限导致暑期社会实践时间较短;而另一些些高校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专业课教师和思政理论教师的系统指导;还有一些高校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成效。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外合作,高校要加强与其他社会单位合作,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并尽可能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与高校一起共同进行基地建设,形成合作长效机制,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高校还应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路径,将社会实践与学生择业就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探索“实习—社会实践—就业”培养模式,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助力学生就业、择业。
同时,杨振泉认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在推动社会实践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强化特色性的实践服务,积极探索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持续动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