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女子初中年龄段U14组比赛举行,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拼抢。 曹建雄摄
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需要“百川东到海”的合力。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地的校园、职业俱乐部、社会俱乐部和体校,了解中国青少年足球的现状和发展脉络。本版今起推出“关注中国足球青训”系列报道,探寻中国足球的发展。
——编者
5月中旬,2023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U17(17岁以下)组北区预选赛宁夏赛区,主场作战的银川高级中学队以1∶0战胜北京国安U17队。出自校园的球队赢了职业俱乐部梯队,在赛场上制造了“冷门”,现场球迷的助威声和参与感同样令人动容。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提出:“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中青赛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抓手。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足球,走上球场,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搭建赛事体系
对中青赛来说,扩容当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赛事将进一步统筹梳理,以更加有序、系统。浙江足球俱乐部青训总监池谷友良说:“举办全国性的青少年比赛是非常棒的事情,但是一些球队之间的实力差距比较明显。让水平相近的球队之间多交手,将使比赛更有锻炼价值,这是关键。”
在中青赛之外,还有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潍坊杯等青少年杯赛以及教育系统的足球赛事,这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全国青少年足球竞赛的日程表,让青少年球员可以参与数量足够且具备锻炼价值的比赛。这不仅是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青少年赛事体系,更是搭建中国足球发展的阶梯。
整合各方资源
今年的中青赛上,河北遵化益众中学队接连战胜实力不俗的对手,尽显“黑马”本色。这所去年才启动校园足球的民办高中何以一鸣惊人?队员球衣胸前“遵化市阳光精英足球俱乐部”的徽标给出了答案——通过足球专业力量与民办学校合作,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化学反应”。
遵化市阳光精英足球俱乐部总经理王海鸣曾任女足国家队主教练,今年3月,他出任这家校园俱乐部的总经理兼青训总监。而这次带队出征中青赛的主教练郝腾蛟在退役前也是在中超球队效力的职业球员。在遵化益众中学,还有9名有过球员经历的专职教练。以2022级高一足球班为起点,学校已完成初、高中男女足球队的布局。随着专业团队的到来,小学阶段的梯队建设正在迅速推进。郝腾蛟表示,球队并没有成绩上的压力,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在校园足球领域里培养球员。
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仅靠职业俱乐部梯队还不够,需要整合调动校园、社会以及体育系统的力量,打破壁垒、融合发展。
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总经理焦凤波表示:“职业俱乐部拥有专业资源、管理经验和品牌价值,可以与校园足球、社会足球展开合作,并在政府引导下整合资源,汇聚更多力量,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资源最大化。”去年,俱乐部与衢州市展开合作,当地柯城区少年儿童体校作为首批“浙能绿城青训职业球员输送合作点”,组建和培训U10年龄段球队。“以前浙江队都是和省一级共建全运队伍,这次和衢州柯城合作共建,尝试创新。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带动整个浙江的足球青训发展。”焦凤波说。
筑牢发展根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少年足球培养人才流失的问题,乔岱虎说:“因为小球员的升学通道得不到充分保障,在初高中进行常规训练的孩子数量不算太多,中国足球人才后备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这是需要重点突破的部分。各地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建立升学通道,解除孩子升学的后顾之忧。”
缺少高水平教练也是青训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足协男足青训部青训总监吕军认为,青训想要真正突破,关键在教练。近年来,中国持证教练的数量有了较明显的增长,目前约有8万人,但是高水平教练的比例仍然偏低。
关注中国青训的足球人士认为,很多中国小球员15岁之后就不再涨球了,因为缺乏比赛机会。对此,焦凤波表示:“高水平赛事是球员提升实力的保证,现在俱乐部U12、U13(13岁以下)年龄段的球员,每年需要经历约60场比赛的锤炼,除了数量,在比赛质量上也要有所保证。”焦凤波的话也道出了很多基层足球人士的心声:“必须脚踏实地、筑牢根基,把足球青训抓细做实,中国足球的现状才会得到根本改变。”
《 人民日报 》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