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2022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厦门拉开序幕。会上,明月镜片邀请到国内权威眼视光专家,针对中国孩子的近视防控趋势与科学管理办法研讨分享,并与媒体就社会层面普遍关注的近视话题进行交流解答。
会议伊始,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总院长瞿佳指出了现阶段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的特征与趋势。“三年前,根据普查的结果,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也就是说,每两个孩子就有一个是近视。中国孩子的近视特征不仅是高发,还早发,到了初、高中近视就更严重,全国高中生中有17.6%为高度近视。由于中低度的近视面大、量广,高度近视发病率就很高。”他认为,目前,中国的近视防控工作还处于发动阶段。从医疗角度来讲,需要有创新的产品和技术来应用于近视管理。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执行院长、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陈浩分享了其中的有益经验,他表示,“温州经验第一是,针对全市1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眼健康普查,并建立了眼睛发育档案,可及时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并且,在此数据基础上,建立近视发生和发展的日常模型,更智能化地提供有益帮助。第二是,温医大有很好的研究团队,通过国家级的临床医学中心进行临床研究,并通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更多转化的研究,以此形成以近视为核心的全链条的研究。第三,温医大也培养了很多眼科人才,还开设了微专业,为其他医学生提供近视科学防控的教育。”
除了医学界,近视防控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其中,家庭就是最主要的战场。对此,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表示,“家长需要在家庭当中承担起近视防控的责任。”他认为“家长需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干预,还有早矫正和早控制三个方面。第一,家长一定要在家庭里营造爱眼、护眼的氛围,自己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尽量远离手机、电脑,自己要带头不做低头族,要带头不宅家,要想办法带孩子出去溜达。实现早预防的目的。第二,要做一个有心的家长,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用眼习惯,看是否有异常的表现,做到早发现。同时,做到每年两次定期的眼部检查。第三,家长要主动学习科学保护视力与近视防控的知识,要正确认识科学佩戴光学框架眼镜对近视矫正控制的积极作用,做到早矫正,早控制。”
那么,近视后如何进行科学管理?针对这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中心近视防控专科主任金婉卿也分享了她的见解:“通常有三步,第一步就是孩子有没有做到屈光矫正?如果第一步做好了,那就可以进入第二步。这里,常用的临床手段有离焦镜片框架眼镜,OK镜和阿托品药品。目前这些管理手段的理论已经得到学术认可。但是,作为临床把关,在控上最难的是根据小朋友的个性化情况实现针对性治疗,如何实现80%以上乃至100%的控制?这是关键的第三步。”
对于不同的近视管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专科主任曾骏文主任做了进一步分享,他解释:“近视管理的作用原理主要是控制眼轴过快增长,而近视管理也是为了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除了OK镜以外,我认为,离焦镜片或者特殊设计的功能性镜片会是将来一个发展的趋势。目前,OK镜的使用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年龄因素。但是,离焦镜片的适用性却很广泛。目前,国产镜片品牌已经突破技术壁垒,可以作为有效的近视管理应用。”
面对孩子视力发育的“黄金期”,如何进行近视管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潘美华认为:“0岁至6岁是眼球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近视管理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要建立屈光档案,了解孩子的屈光变化、视力情况以及眼轴情况等,通过监测这些数值,及早地发现孩子的近视症状,及早地干预。当然,近视管理也有侧重性。学龄前的孩子,在幼儿园很少近距离用眼,所以,近视很大是因为遗传因素,那么,就要作遗传学筛查。到了学龄期的孩子,近距离用眼负担会加重,环境因素就成为主要因素,就需要养成孩子科学用眼的习惯,尤其要增加户外活动。”
会上,明月镜片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的轻松控3个月临床随访结果也首次公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视光学系主任兼眼科副主任刘陇黔针对此次临床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3个月随访结果作了介绍。他表示,“目前,从临床结果看,轻松控对眼轴控制是有效的。而且,随着临床时间的推移,后续离焦组、对照组控制的差异性也会越来越明显。”
作为本次活动主办方,明月镜片总裁谢公兴表示:“作为产业代表,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有更清晰、更光明的未来,明月会积极提供近视管理方案。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创新近视管理产品,通过与专家媒体的联动,实现近视防控科普。”
近视防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通过此次研讨会,产医媒各方不遗余力地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也达成一种共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